全国全媒体广告投放电话:15599150313
全国公交车内广告如何精准打动乘客?3 个创意案例带你解锁流量密码
在全国公交广告体系里,公交车内广告有着独特优势。乘客乘车时,相对封闭的空间、固定的乘车时长,为广告信息传递创造了良好条件。但如何突破常规,让广告精准打动乘客,成为品牌传播的关键。以下 3 个创意案例,为你揭示其中的流量密码。
案例一:浅香 “热到发疯” 的情感共鸣
在广东,夏季高温是人们生活的 “痛点”。本土品牌浅香利用公交车内广告,玩出了新花样。车内广告画面满是 “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!”“广州很热!热就要多冲凉!冲凉当然用「浅香」「浅香」啦!” 这样看似 “发疯” 的文案。
从创意角度看,它精准捕捉到广东人在高温下的真实感受,一连串 “热” 字营造出强烈情境感,让乘客瞬间代入。“冲凉” 这个粤语常用词汇,拉近了品牌与广东乘客的心理距离,契合当地人生活习惯与语言表达。当乘客在闷热车厢里,看到这则广告,就像有人说出自己心声,情感上极易产生共鸣。这种共鸣转化为对品牌的关注,使乘客在下车后,也能记住 “热就用浅香冲凉” 这一产品关联,大大提升了广告效果。
案例二:独山县反诈公交的实用信息传递
独山县公安局为提升群众反诈意识,将公交车内打造成 “反诈课堂”。车内座椅后背及显眼位置张贴反诈警示广告,图文并茂展示刷单返利、冒充公检法、虚假投资理财等 10 余种高发诈骗类型。
公交车内乘客来自不同年龄、职业,是反诈宣传的广泛受众。这些反诈广告摒弃复杂说教,以简洁易懂的漫画搭配案例说明,让乘客轻松理解诈骗套路与防范要点。比如一位大爷上车后,看到座椅背后刷单诈骗的广告,恍然大悟地说:“以前真不太懂,现在一看就明白,这刷单可不能干!” 这种实用信息传递,满足了乘客对自身财产安全保护的需求。乘客在乘车途中,不经意间学习到反诈知识,觉得广告对自己有用,自然会对广告内容产生好感,也记住了警方为守护群众财产安全所做的努力,实现了广告宣传与社会价值传递的双赢。
案例三:石家庄公交的文明理念 “软植入”
石家庄公交与市文明办合作,在 19 路和 36 路打造特色品牌线路。19 路车厢顶部高悬 “汇聚榜样力量 传递文明风尚” 标语,车长座椅背后贴着道德模范故事海报;36 路串起众多社区,车内张贴街坊关心问题,如养狗办证、车窗抛物危害等,以漫画配小提示呈现。
公交车穿梭于城市,是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。通过在车内植入文明理念宣传,利用乘客乘车间隙,以轻松方式传递正向价值观。在 19 路车上,乘客看到道德模范事迹,会被榜样精神触动;36 路车上,居民看到与生活相关的文明提示,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践行文明行为。这种文明理念 “软植入”,没有强硬的宣传痕迹,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乘客,让乘客感受到城市对文明的重视,提升对公交服务、对城市的好感度,同时品牌(公交集团)也因积极推动文明建设,在乘客心中树立了良好形象。
全国公交车内广告要精准打动乘客,需从情感共鸣、实用信息、正向价值传递等方向发力。品牌和广告策划者应深入研究乘客心理与需求,结合乘车场景,打造有创意、有温度、有价值的广告内容,才能解锁流量密码,实现广告传播效果的最大化。